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
鼻腔、鼻窦肿瘤 (三续)作者王银邦
鼻腔、鼻窦肿瘤 (三续)作者王银邦
新闻来源:周口耳鼻喉医院   添加时间:2016/11/30 15:12:44   浏览次数:

乳头状瘤

       鼻腔和鼻窦的乳头状瘤(pabiiIIomal)是鼻部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。临床可分为2类:硬性乳头状瘤好发于外鼻、鼻前庭皮肤上;软性乳头状瘤好发于鼻腔和鼻窦黏膜。病因不明,,因肿瘤基质内含有较多炎症细胞侵润,可找到包涵体,故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。

      1.病理

      鼻腔乳头状瘤病理可分为2类:外生性乳头状瘤来源于皮肤、被覆鳞状上皮,好发于鼻前庭,单发、局限较小,色灰白而质较硬;内翻性乳头状瘤来源于黏膜,被覆鳞状、移行或柱状呼吸上皮,好发于鼻腔和鼻窦,呈内翻型,呈弥漫性广基状生长,有局部破坏力,具复发和恶化倾向,色粉红而质软。鼻内翻乳头状瘤在组织上属良性,但生长活跃,对局部邻近组织具有侵袭和破坏力,术后易复发,复发率为28%~74%,有2%~20%的恶化率,故视为良、恶性之间的边缘性肿瘤,属于癌前病变。

      2.临床表现

      患者以男性多见,40~60岁之间占80%。主要症状为患者进行比塞,反复性鼻出血、血性涕、失嗅头面痛、鼻前庭及上唇发炎。肿瘤可将中隔推向健侧,可向前鼻孔外生长,脱出鼻外,可造成鼻变形;或向后长出鼻咽部,至软腭下部,出现耳鸣、听力减退、言语不清、吞咽障阻等。如有窦壁破坏者可有面颊畸形。检查时可见肿瘤大小不一,可小如鼻肉,可大至充塞整个鼻腔或累及上颌窦和筛窦。灰色红,乳头状,颗粒或桑葚样,质地较息肉硬,触之易出血。如有下列情况者,应考虑有恶变:全部切除后迅速复发;较快侵犯邻近组织;反复鼻出血;顽固性头痛;有颈淋巴结转移。

     3.诊断

     病史中,年龄在40岁以上患者,鼻息肉反复复发,且术中有大量出血的病史。X射线平片、体征片、CT片对了解肿瘤范围、是否骨质破坏对决定手术方式很有帮助。确诊需靠病理检查,常须多次自多个部位活检才能获证。应注意与鼻息肉、下鼻甲乳头状肥大、乳头状纤维瘤、乳头状瘤、上颌窦癌等疾病鉴别。

      4.诊疗 因为翻性乳头状瘤具有多发性生长,易复发及恶变的特点,所以目前主张在尽可能保留鼻功能,避免面部畸形的情况下作根治性切除。多采用鼻侧切开,或上唇掀翻进路,彻底切除。切除肿瘤的黏膜边缘后应常规作电凝,或YAG、CO2激光凝固、气化,对组织病理等检查呈异常增生或已恶变者,应于术后放疗,并长期随访。

   

客服在线

  • QQ交谈
  • 电话:0394-8380632
  • 微信号:zkebhyy

客服在线

  • QQ交谈
  • 电话:0394-8380632
  • 微信号:zkebhyy